台北總部

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2段437巷7弄4號1樓

pawcare logo

房子漏水如何處裡?漏水的原因和解決方法

目錄

一、房子一直漏水?原來是管線出問題。

 (一)管線漏水原因 

 (二)管線漏水形式 

二、不只管線會漏水,房子本身也會漏水!

 (一)結構性漏水原因 

 (二)結構性漏水種類

三、房子漏水的解決方法

 (一)管線漏水解決方式 

 (二)結構性漏水解決方式


每次一到梅雨季,天花板就開始滴滴答答,但每一年都有找師父來抓漏,情況還是沒有改善,房子到底是為甚麼會漏水?
一般來說,房子漏水主要可以分成「管線漏水」以及「結構性漏水」兩種。

(一)管線漏水原因

水管出現漏水可以分為四個主要原因:

  • 安裝位置不佳:給、排水管若是佈局不合適,或是改變屋內配置時卻沒有考慮到水管走線,可能會導致要硬接水管的結果,導致水管容易出現漏水的狀況。 例如,想要安裝的水槽位置離給水管過遠時,就有可能造成漏水的情形。這是因為水管轉彎過多、水管連接長度過長或是斜度不足,都會導致集水效率下降。這些設計不良的問題將會增加水流阻力,降低水管效率,因此造成水管漏水。在進行室內裝潢、改變格局時,要優先考量水管配置。
  • 水管材質不良:管材主要分為不銹鋼管以及PVC管,前者用於輸送熱水,後者則是輸送冷水,若是使用錯誤則有損毀水管的可能性。
  • 外力損傷:地震的巨大搖晃力量,可能會讓地下或牆壁內的管道受到拉扯,這樣容易導致管道破損,從而發生漏水情況。
  • 水管老化:水管的使用年限通常為約20 年左右,超出年限應主動更換,避免後續有漏水情形發生。



(二)管線漏水形式 

根據漏水頻率的不同,可以簡易判斷到底是哪一個管線出了問題,以下分為三種:

  • 持續性漏水:不間斷的漏水,可能是給水管有問題。
  • 間歇性漏水:有使用水才會漏水,可能是排水管的問題。
  • 季節性漏水(夏季漏、冬季不漏):可能是冷氣排水管有損壞。



二、不只管線會漏水,房子本身也會漏水!

除了管線有可能發生設計不涼或破裂導致漏水問題外,房屋結構本身也會影響漏水情況,以下介紹第二種造成漏水的原因-結構性漏水


(一)結構性漏水原因 

隨著房子屋齡增加,結構會逐漸老化,牆壁之間開始出現裂縫。此外強烈的地震也會使牆面開裂,這些大大小小的裂縫就像房屋表面的小漏洞。若是遇到下雨,水珠會沿著水泥中的微小孔道進行「毛細現象」,外面的水穿過這些孔洞跑到裡面的牆壁,最終導致內外牆都開始出現漏水的現象。



(二)結構性漏水種類 

除了房屋外牆會發生結構性漏水外,這個狀況也會發生在家中其他地方,特別是建材的接縫處以及轉折點,以下三個地方為主要會發生結構性漏水的重點區域:


  • 浴室內的地板:若使用基本排水方法且防水層未妥善施工,可能會導致水在防水層和磁磚之間積聚。久而久之,水可能滲透進入結構內部,引發潛在的問題。因此施作浴室防水工程時,建議可以使用深層排水法,將排水管磨平至與防水層相同的高度,這樣就可以確保水從浴室地板排水系統中順利排出。
  • 浴廁外牆壁:水氣滲入牆中,損壞房屋結構,並產生壁癌。
  • 門、窗框:門框或窗框與牆面之間安裝不當,產生縫隙,導致水珠入侵。或者是門、窗框與牆壁接合處沒有施作斷水處理。
  • 頂樓:在頂樓裝修時,要避免不要用太粗暴的方法,以免損壞地板。另外,如果在頂樓種植植物,要注意植物的根部是否會深入防水層,這樣雨水就可能滲入房屋。




三、房子漏水的解決方法


房子要住得有品質,就不能存在任何會漏水的可能性,如果家中出現漏水狀況,一定要請專業人士進行維修,預防漏水變得越來越嚴重的可能。


(一)管線漏水解決方式 

管線漏水的解決方式相對於結構性漏水的解決方式簡單得多,也就是要找到漏水的管線,並且用密封膠、補漏條修補漏點,若是管線過於老舊,則需要直接更換零件,例如接頭、閥門、管道段。


(二)結構性漏水解決方式 

若牆壁出現裂縫,並且寬度超過0.2mm時,就需要採取強而有力的補漏工法來解決。
其中注入工法是一種常見的補漏方法,可分為手動式、機械式兩種方式。
手動式注入工法是利用滑脂泵將防水材料擠入裂縫內部,而機械式則使用腳踏式泵或化學泵等工具進行注入,也就是俗稱的「打針」的方式把材料打進牆壁。





充填工法則適用於裂縫寬度在0.5mm以上。師傅會將裂縫鑿開成U型溝槽,再以防水材料填滿。這種工法適用於裂縫深度已經達到房子的結構,並且裂縫處存在移位的情況。

以上就是家中漏水的工法解釋,面對漏水就是要有效且精準的處理,才能保障建築結構的安全。



如果你有抓漏、防水工程的需求,我們有最專業,最有經驗的師父,歡迎和抓漏師聯繫!

*文章內費用僅供參考,詳細費用依實際報價為準
*文章僅提供知識傳達,詳細工法與服務內容請洽抓漏師客服喔!


抓漏師專利

Patent

Share by: